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废止)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1:39:56  浏览:884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废止)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麻黄素管理的通知》(国发〔1998〕3号)的精神,我部在总结前一段实施《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原《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等有关法律,为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的管理,履行《1988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义务,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易制毒化学品系指《公约》中列明的可用于制造、加工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可卡因等毒品的原料和化学配剂(详见附一)。
第三条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外经贸部”)负责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管理工作,其管理工作接受国家禁毒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以下简称“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工作,并接受外经贸部对其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中央管理的企业负责本企业及下属进出口企业的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工作,并接受外经贸部对其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第四条 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实行许可证管理。任何企业或单位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均须报外经贸部批准。

第二章 进出口管理
第五条 国家对同制造、贩卖或贩运毒品严重的国家(地区)进行的易制毒化学品贸易实行严格管理,严禁进出口企业同制造、贩卖或贩运毒品严重、敏感国家(地区)的不法企业进行易制毒化学品贸易。
第六条 国家对重点监控的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实行核定企业经营。重点监控的商品目录核定的企业名单经国家禁毒委员会批准后,由外经贸部公布执行。
第七条 凡从事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以下简称“进出口企业”)必须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
第八条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业务的检查
(一)凡经审批允许开展易制毒化学品贸易的进出口企业按业务归口管理的原则,应于每季度结束后10天内将上季度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口销售及使用情况,或出口及出运情况上报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或隶属的中央管理的企业。
(二)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应督促进出口企业按时上报、定期检查进出口企业销售、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情况,并在上一季度结束后一个月内将企业上报的情况和检查结果汇总报外经贸部。
中央管理的企业负责本企业及其下属的进出口企业按时上报、定期检查销售、使用易制毒化学品的情况,并在上一季度结束后一个月内将情况和检查结果汇总报外经贸部。
(三)外经贸部对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和中央管理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的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第九条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按外经贸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的通知》(〔1997〕外经贸资三函字第197号)的规定办理。

第三章 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十条 进出口企业进口或出口易制毒化学品,须按本规定申请。
(一)中央管理的企业进口或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向外经贸部提出申请。
(二)地方进出口企业或隶属中央管理的企业向其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或隶属的中央管理的企业提出申请,经其审核后报外经贸部批准。
第十一条 进出口企业在向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或隶属的中央管理的企业申请时,以及中央管理的企业向外经贸部申请时须提交下列文件:
(一)加盖进出口企业公章的《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申请表》(见附二、附三,简称《申请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或中央管理的企业转报外经贸部,一份由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或中央管理的企业留存。
(二)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正本复印件)。
(三)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提供进(出)口合同(正本复印件)。
(四)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易制毒化学品,应提供加工贸易审批文件(正本复印件)和与外商签订的加工贸易合同(正本复印件)以及与国内加工生产企业签订的加工协议(正本复印件)。
(五)开展易制毒化学品贸易的出口企业在申请出口本规定附一所列的前11种易制毒化学品时,应提供最终用户国家(地区)政府主管部门签发的进口许可(正本复印件)或合法使用证明(正本复印件),若出口需经第三国(地区)转口,在提供上述文件和资料的同时,还须提供第三国(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有效转口证明(正本复印件)。
(六)开展易制毒化学品贸易的进出口企业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为其下属企业进口易制毒化学品出具的保证书(正本)。保证书内容包括:进口企业和国内最终用户名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传真、进口商品名称、数量及用途、保证进口的易制毒化学品用于正常生产,不用于制造毒品或不流入非法制毒渠道,不再转口或复出口等等。
中央管理的企业为本企业或下属的进出口企业进口易制毒化学品出具的保证书(正本),有关内容同上。
开展易制毒化学品贸易的进口企业出具的保证书(正本),有关内容同上。
第十二条 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或中央管理的企业对申请企业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核后,向外经贸部上报经审批人签字、加盖公章的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申请表,同时提供本规定第十一条所列的各项文件。
第十三条 外经贸部在收到符合审批条件的进(出)口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批,并签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批复单》(以下简称《批复单》)。
《批复单》自批复之日起30天内有效,逾期自行作废。
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申请,外经贸部将通知上报单位。
第十四条 对于重要、敏感的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申请,外经贸部报国家禁毒委员会对其合法性进行核查,经核查同意后,外经贸部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批,并签发《批复单》。

第四章 许可证管理
第十五条 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企业凭《批复单》向外经贸部授权的发证机构申领进(出)口许可证。
第十六条 外经贸部授权的发证机构凭《批复单》签发进(出)口许可证。
第十七条 进(出)口许可证严禁倒卖和转让。
第十八条 进出口企业因故未能在进(出)口许可证有效期内进(出)口易制毒化学品,必须在有效期满后60天内将许可证退回原发证机构。
第十九条 发证机构对过期未使用的许可证不再换发新证或办理许可证延期。
第二十条 进出口企业因故未能在进(出)口许可证有效期内执行完合同,还须继续执行合同的,应在许可证有效期满后60天内向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或中央管理的企业重新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进(出)口许可证原件。
(二)原进(出)口合同(正本复印件)。
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经审核确认后,向外经贸部提出申请,并提交上述材料。
外经贸部对符合审批条件的再次申请,在废止原许可证后,按许可证结余数量重新审批《批复单》。进出口企业凭《批复单》向外经贸部授权的发证机构重新申领进(出)口许可证。
第二十一条 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许可证的任何修改,须报外经贸部批准。进出口企业在申请变更或修改进(出)口许可证时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变更或修改的说明及证明材料。
(二)进(出)口许可证原件、进(出)口合同(正本复印件)。
地方外经贸主管部门和中央管理的企业经审核确认后,向外经贸部提出申请,并提交上述材料。
第二十二条 海关凭外经贸部授权发证机构签发的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许可证验放。

第五章 处罚
第二十三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对违反本规定的进出口企业,外经贸部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暂停或撤销医药化工产品及原料进出口经营权、暂停或撤销进出口经营权的处罚。对触犯法律的,将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或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有管辖权的复议机关提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外经贸部将根据联合国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调整易制毒化学品的进出口管理品种,报国家禁毒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外经贸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一:联合国公约管制的22种易制毒化学品名称及商品编码
--------------------------------------------------------------------------------------
| | 商 品 名 称 | 商 品 编 码 |
|--|----------------------------------------------------|------------------------|
| |1.麻黄素(麻黄碱) |29394100.10 |
| |----------------------------------------------------|------------------------|
|表|2.伪麻黄素(伪麻黄碱) |29394200.10 |
| |----------------------------------------------------|------------------------|
|一|3.胡椒醛(洋茉莉醛,3,4--亚甲二氧基苯甲醛) |29329300 |
| |----------------------------------------------------|------------------------|
|管|4.黄樟脑(4--烯丙基--1,2--亚甲二氧基苯) |29329400 |
| |----------------------------------------------------|------------------------|
|制|5.异黄樟脑(4--丙烯基--1,2--亚甲二氧基苯) |29329100 |
| |----------------------------------------------------|------------------------|
|的|6.麦角新碱 |29396100.10 |
| |----------------------------------------------------|------------------------|
|品|7.麦角胺 |29396200.10 |
| |----------------------------------------------------|------------------------|
|种|8.麦角酸 |29396300.10 |
| |----------------------------------------------------|------------------------|
| |9.1--苯基--2--丙酮(苯丙酮) |29143100 |
| |----------------------------------------------------|------------------------|
| |10.N--乙酰邻氨基苯酸 |29242990.20 |
| |----------------------------------------------------|------------------------|
| |11.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 |29329200 |
|--|----------------------------------------------------|------------------------|
| |12.盐酸(氯化氢) |28061000 |
| |----------------------------------------------------|------------------------|
| |13.硫酸 |28070000 |
| |----------------------------------------------------|------------------------|
|表|14.高锰酸钾 |28416100 |
| |----------------------------------------------------|------------------------|
|二|15.甲苯 |29023000 |
| |----------------------------------------------------|------------------------|
|管|16.乙醚 |29091100 |
| |----------------------------------------------------|------------------------|
|制|17.丙酮 |29141100 |
| |----------------------------------------------------|------------------------|
|的|18.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29141200 |
| |----------------------------------------------------|------------------------|
|品|19.乙酸酐(醋酸酐) |29152400 |
| |----------------------------------------------------|------------------------|
|种|20.苯乙酸 |29163400.10 |
| |----------------------------------------------------|------------------------|
| |21.邻氨基苯甲酸 |29224310 |
| |----------------------------------------------------|------------------------|
| |22.哌啶(六氢哌啶) |29333210 |
------------------------------------------------------------------------------------|

附二:易制毒化学品进口申请表
--------------------------------------------------------------------------------------------
|1.申报单位: |2.申报单位签章: |
| 经办: | |
| 核批: | 申报时间: |
|--------------------------------------------|------------------------------------------|
|3.申请进口企业名称、代码及签章: |4.收货人名称(代码): |
| | |
| | |
|--------------------------------------------|------------------------------------------|
|5.进口企业地址: |6.进口企业联系人、电话: |
| | |
|--------------------------------------------|------------------------------------------|
|7.贸易方式: |8.合同号: |
|--------------------------------------------|------------------------------------------|
|9.报关口岸: |10.出口国家(地区):|11.商品用途:|
| | | |
|--------------------------------------------|------------------------------------------|
|12.商品名称及编码 |13.数量(公斤) |14.单价(美元) |15.总值(美元)|
|----------------------|--------------------|----------------------|------------------|
| | | | |
|----------------------|--------------------|----------------------|------------------|
| | | | |
|----------------------|--------------------------------------------|------------------|
|16.国外出口商名称 |17.地 址 |18.电 话 |
|----------------------|--------------------------------------------|------------------|
| | | |
|----------------------|--------------------------------------------|------------------|
| | | |
|----------------------|--------------------------------------------|------------------|
|19.国内最终用户名称|20.地 址 |21.电 话 |
|----------------------|--------------------------------------------|------------------|
| | | |
|----------------------|--------------------------------------------|------------------|
| | | |
--------------------------------------------------------------------------------------------
注:如第16至21项不足时,申请企业可复制同样格式填写附后,并加盖公章。

附三:易制毒化学品出口申请表
--------------------------------------------------------------------------------------------
|1.申报单位: |2.申报单位签章: |
| 经办: | |
| 核批: | 申报时间: |
|--------------------------------------------|------------------------------------------|
|3.申请出口企业名称、代码及签章: |4.收货人名称(代码): |
| | |
| | |
|--------------------------------------------|------------------------------------------|
|5.出口企业地址: |6.出口企业联系人、电话: |
| | |
|--------------------------------------------|------------------------------------------|
|7.贸易方式: |8.合同号: |
|--------------------------------------------|------------------------------------------|
|9.报关口岸: |10.进口国家(地区): |
|--------------------------------------------|------------------------------------------|
|11.商品名称及编码:|12.数量(公斤) |13.单价(美元) |14.总值(美元)|
|----------------------|--------------------|----------------------|------------------|
| | | | |
|----------------------|--------------------|----------------------|------------------|
| | | | |
|----------------------|--------------------------------------------|------------------|
|15.国外进口商名称 |16.地 址 |17.电 话 |
|----------------------|--------------------------------------------|------------------|
| | | |
|----------------------|--------------------------------------------|------------------|
| | | |
|----------------------|--------------------------------------------|------------------|
|18.国内供货商名称 |19.地 址 |20.电 话 |
|----------------------|--------------------------------------------|------------------|
| | | |
|----------------------|--------------------------------------------|------------------|
| | | |
--------------------------------------------------------------------------------------------
注:如第15至20项不足时,申请企业可复制同样格式填写附后,并加盖公章。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杭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63号


  《杭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任保兴
                        
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杭州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排水管理,保障城市排水畅通,根据《杭州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杭州市市区范围内的城市排水管理,农业生产排水和水利排灌除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排水,是指直接或间接向市政排水设施排水。


  第四条 杭州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排水的管理工作。
  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机构受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负责城市排水的管理工作、
  各区负责市政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地区的城市排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直接或间接排入或经城市排水设施处理净化后排入水体的水质进行监测,依法进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 排水规划





  第六条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防洪规划》的要求,会同规划等有关部门编制本市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编制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应当按照地形、地貌、降雨量、污水量和水环境等要求进行。


  第七条 城市建设规划,应当安排相应的泵站、污水处理厂、养护班点、污泥转运站、污泥处理厂等城市排水设施。


  第八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市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分期安排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自建排水设施的建设计划,应当符合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开发区、工业区等自建排水设施建设计划,应当纳入其综合开发计划;住宅区自建排水设施建设计划,应当纳入本市住宅配套建设计划。


  第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第十一条 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城市排水工程技术标准和生态景观要求。
  承担城市排水设施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等级范围从事城市排水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
  城市排水设施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制度。


  第十二条 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资金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政府投资、集资、国内外贷款、单位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


  第十三条 城市排水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后6个月内,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章 排水管理





  第十四条 城市排水实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并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雨水、污水分流排放制度。禁止雨水、污水相互混接、合流排放。尚未实行分流排放的地区,产权单位应按照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分流改造。


  第十五条 凡需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水的单位,应当取得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排水许可证》。
  对不符合排水条件但不致对城市排水设施造成严重损害,经治理可以符合排水条件的单位,可核发《临时排水许可证》,并规定治理期限。
  排水单位在《临时排水许可证》规定的期限内经治理仍不符合排水条件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收回《临时排水许可证》。
  未取得《排水许可证》或《临时排水许可证》的,不得排水。
  排水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接管井位、口径、标高、方式等接管施工,并经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开通使用。


  第十六条 因建设工程施工确需向城市排水设施临时排水的,应当取得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排水许可证》。
  含有泥沙(浆)、水泥等物质的施工废水,应当由排水单位先行沉淀,达到排水要求后,方可排放。


  第十七条 排水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排水许可证》或《临时排水许可证》核定的各项要求排水,不得擅自变更。


  第十八条 排水单位排放的污水水质不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的,应设置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预先处理,达标后排放。


  第十九条 在合流污水输送干线的截流范围内和污水管网覆盖地区,排水单位应当将污水纳入输送干线和管网,不得任意排放。


  第二十条 在污水排放量超过城市排水设施受纳量的区域或者因城市防汛需要,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调节排水量、调整排水时间等调度措施。
  排水单位应当服从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调度。


  第二十一条 因市政设施建设和检修需要暂停排水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暂停排水的7日前书面通知有关排水单位,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排水单位应按规定要求进行调整或暂停排水。


  第二十二条 城市排水监测机构应对排水单位排放的污水进行水质监测,被监测的排水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有关排污情况。

第四章 设施管理





  第二十三条 城市排水设施的控制管理范围:
  (一)排水管道外壁两侧各2.5米至5米;
  (二)排水沟(渠)护坡两侧各1米至3米;
  (三)排水泵站、污水(泥)处理厂以规划、土管部门确定的用地红线为准。


  第二十四条 在城市排水设施及其控制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在排水管、沟上凿洞接管排水;
  (二)搭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堆放物品;
  (三)损坏或移动井盖、井座等设施;
  (四)将泥沙、水泥浆和含有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等物质的液体排入城市排水设施;
  (五)阻塞排水管、沟及出水口;
  (六)其他损害、侵占城市排水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临时封堵、迁移城市排水设施的,必须经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施工期间应当采取临时排水措施。施工结束后,应按要求立即恢复原排水设施功能。


  第二十六条 对有可能影响城市排水设施安全的,有关单位或个人应按照下列规定提出保护方案,并征得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及排水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同意后方可进行:
  (一)在排水干管、直径800毫米以上的排水管道或排水泵站外侧20米内进行打桩施工的,应事先提供桩基设计、打桩工艺及控制打桩土体位移措施的有关方案。
  (二)在排水干管、直径800毫米以上的排水管道或排水泵站外侧实施基坑工程,基坑边缘与管道外侧或者泵站边缘的距离小于基坑开挖深度4倍的,应事先提供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安全保护方案。
  (三)在排水干管、直径800毫米以上的排水管道或排水泵站外侧10米内建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堆放物品,使地面荷载大于或者等于每平方米2吨的,应事先提供作业方案。
  (四)在管渠出水口及事故排放口附近施工应提供作业方案,并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 处于绿地内的检查井、闸门等城市排水设施不得覆盖。
  在城市排水设施控制管理范围内埋设其他管线的,应当征得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八条 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责任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一)市、区属公共排水设施,分别由市、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单位负责;
  (二)自建排水设施,由产权单位负责。


  第二十九条 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定期对城市排水设施进行养护、维修,确保养护、维修工程的质量,保证城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汛期之前,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对城市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修,确保汛期安全运行。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养护维修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城市排水设施堵塞或损坏的,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在发现或接到报告后,及时进行维修、疏通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运行。


  第三十一条 城市排水设施发生事故,养护维修责任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抢修,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及时向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城市排水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不得阻挠。


  第三十二条 电力、通讯、交通等有关部门应对城市排水设施的安全运行给予保障,在汛期应优先满足防汛的特殊要求。


  第三十三条 城市排水设施维护和抢修的专用车辆,应当统一标志;执行任务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方向和时间的限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按照《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处罚。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赔偿经济损失,并按以下规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收回相应的《排水许可证》或《临时排水许可证》:
  (一)未按规定要求实行雨水、污水分流的,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取得《排水许可证》或《临时排水许可证》擅自排水的,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未按照《排水许可证》或《临时排水许可证》核定的要求排水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排放的污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不服从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有关排水的调度措施,或不按规定要求暂停排水的,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六)未经批准,擅自封堵、迁移城市排水设施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未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或未经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排水设施保护范围内进行影响城市排水设施安全活动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对不听劝阻、不改正违法行为的,可以采取下列强制措施,直至当事人改正为止:
  (一)强制封堵违法接入的排水口:
  (二)暂扣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工具、物品。


  第三十七条 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责任单位违反本办法的,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养护维修城市排水设施的,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城市排水设施堵塞、损坏或发生事故,未及时赶到现场或未及时采取措施的,给予警告,并处以200元以上 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涉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各县(市)城镇的城市排水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政策和技术指南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政策和技术指南的通知

建办科函[2008]692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技术及示范”项目是中荷两国政府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开展的一次重要双边国际合作,由我部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该项目旨在通过适合我国西部小城镇特点的经济适用技术的集成、工程示范、引入竞争机制政策研究等活动,提高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发展能力,改善环境,推进西部小城镇的健康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集成、工程示范、市场化与价格/收费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其中,在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在对我国和欧盟主要国家的技术政策、标准以及成熟技术应用状况进行大量调研和国内外、东西部地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西部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集成了适合西部小城镇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的经济适用技术,并在工程实践中基本实现了投资省、占地小、运营费用低的预期目标,对其他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根据示范项目在技术集成上取得的成果,我部组织主要技术承担单位重庆大学编制了《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政策》和《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指南》,分为城镇供水、城镇污水处理、城镇垃圾处理3卷(网址:www.mohurd.gov.cn)。现予印发,供在工作中参考。工作中有何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联系人:王建清

  电 话:010-58934535

  附件:1、《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政策》卷I:城镇供水 卷II:城镇污水处理 卷Ⅲ:城镇垃圾处理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wj/jskj/200811/P020081120573821874834.rar

     2、《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指南》卷I:城镇供水 卷II:城镇污水处理 卷Ⅲ:城镇垃圾处理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wj/jskj/200811/P020081120573822345252.rar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