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999年2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6:15:24  浏览:80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999年2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999年2月)


自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以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逝世2名:黑龙江王建功、江苏王庆云,辞职2名:辽宁鲍振东(蒙古族)、贵州兰天权(苗族)。
最近,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选举、补选了8名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杨崇勇(满族),辽宁王大操,黑龙江孙魁文,浙江杨仁争,山东朱长富,四川陈光志、周维莲(女),贵州钱运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确认杨崇勇(满族)、王大操、孙魁文、杨仁争、朱长富、陈光志、周维莲(女)、钱运录等8人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有效。
现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978名。
特此公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9年2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城市建设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城市建设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锡政办发〔2006〕6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城市建设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一月五日

无锡市城市建设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城市建设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城建发展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增强调控管理能力,确保城建资金收支平衡和促进投融资良性循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建发展基金是政府为了推进城市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运作机制,“借、用、管、还”有机统一,多渠道筹集用于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运作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城建发展基金在筹集和使用中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一)集中管理、提高效率原则。通过城建发展基金的建立,将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各类资金集中管理,利用投融资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做大资金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城建资金需求。
(二)适度负债、控制风险原则。城建发展基金规模及其发展预期与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规模互为匹配,坚持科学、适度负债,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促进投融资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规范管理、确保安全原则。城建发展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不分来源和性质,均执行统一的基金管理办法,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发生规定用途以外的支出。

第二章 基金的筹集
第四条 城建发展基金的来源:
(一)城建资金扣除维护等硬性支出后的节余部分;
(二)财政预算内增加安排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
(三)预算外资金可集中用于城市建设的部分;
(四)土地出让金市级政府净收益可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
(五)国有资产收益中政府批准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
(六)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特许经营权转让收入;
(七)新开征或新增加的有关税费收入可用于城市建设的部分;
(八)其它可用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政府性资金。
第五条 市财政局设立“城市建设发展基金”专户,定期将来源范围内的各类资金统一纳入专户。

第三章 基金的使用
第六条 城建发展基金的用途:
(一)政府性城建负债的融资担保和还本付息;
(二)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建设;
(三)对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主体资本金注入或项目资金补助;
(四)其它经市政府批准的用途。
第七条 城建发展基金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由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主体提出使用申请,市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的借款主体优先安排使用。
第八条 申请使用城建发展基金必须根据具体用途提交资金使用计划,经市财政局审核批准后,通过财政专户拨付给需要使用资金的投融资主体。

第四章 基金的监管
第九条 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城建发展基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应从各自职能出发,主动加强对投融资工作的配合和监管,对投融资主体的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债务管理、项目管理实施全方位动态监督和考核,全面把握城建发展基金使用情况。
第十条 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主体应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对城建发展基金的使用要落实“专人、专户、专账”,定期向市财政局报送城建发展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确保专款专用,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一条 对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财政、审计部门应督促责任主体及时整改,必要时停止拨付有关资金。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

教育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教育部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

教技[200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环保局,教育部属各高等学校: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教学活动更加频繁,实验室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及其污染问题日渐凸现,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为规范和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工作,防止实验室废物污染危害环境,维护环境和公共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建立和谐型社会,特通知如下: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对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将高校实验室、试验场等排污纳入环境监督管理范围,做到部署具体,措施到位,监管有效。

  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所在地高校实验室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实验过程中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噪声、辐射等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支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开发以及示范和推广工作。

  三、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本辖区高校实验室严格执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危险废物污染监控与处置制度、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制度、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制度等,要全面做到稳定达标排放,有效防治高校实验室排污对环境和公众安全的影响,协同促进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各高校应切实履行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本校实验室排污管理规章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生的环保教育和培训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实验室排污管理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将实验室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学校年度预算。

  实验室应定期登记和汇总本实验室各类试剂采购的种类和数量,存档、备查并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科研教学活动中产生和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污染物,应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申报登记、收集、运输和处置。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

  废气、废液、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等污染物排放频繁、超出排放标准的实验室,应安装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治理设施,保证污染治理设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达标排放。不能自行处理的废弃物,必须交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置。

  危险废物的暂存、交换、运送和处置,应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接触危险物品的实验室器皿、包装物等,必须完全消除危害后,才能改为他用或废弃。

  对使用性质调整、改变或废弃的实验室、试验场等,应在彻底消除污染隐患后,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禁止将废弃药品以及已受污染的场地、建筑物、设备、器皿等转移给不具备污染治理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使用;禁止丢弃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废液等。

  五、提倡实验室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试剂,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试剂;采用试剂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实验方法和设备;应尽可能减少危险化学物品和生物物品的使用;必须使用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排放量,并分类收集和处理,以降低其危险性。鼓励高校实验室之间建立信息共享、试剂交换机制,尽可能地提高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试剂库存发生污染的危险。

  六、提倡各高校,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规定,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学校和实验室环境管理水平。

  七、有污染物排放的实验室、试验场要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体系及报告机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配备应急设备,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八、对实验室污染防治措施不得力,造成污染的实验室,根据情节轻重,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对学校及其相关实验室进行处理并通报;违反法律、法规的,依法给予处罚,并追究有关当事人法律责任。

二○○五年七月二十六日